外媒:春运难题折射中国经济发展不均衡
- 中国网
- 2014/01/10 10:43
-
收藏
-
38.9万
【新加坡《联合早报》】题:春运网络订票成主流 农民工买票更难
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节大迁移26日拉开大幕,为期40天的春运,出行人次预计再创历史新高,达34.07亿,其中铁路客运量预计是2.25亿人次,同比增加993万人次,增长4.6%。
年年春运年年难,这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大迁移,一向是铁道部门的年度大考,如何破解“一票难求”、社会治安、管理体制等诸多问题,考验着有关部门的管理智慧。
中国铁道部门去年开始在春运期间推出网络购票,今年,网络与电话订票继续成为售票的主流方式。
在外来民工大省广东,春节前出省的火车票早已基本售罄,其中七成的车票就是以网络与电话订票方式售出。
到火车站售票窗口排队买票需要耐力与体力,网络订票却也同样需要耐心。从湖南怀化到广州一家电子公司打工的赖润利,就没能成功在网上订票。
抢票软件的流行,给一部分人提供了便利,但也导致大批像赖润利一样通过正常程序购票的人群被削减了成功几率,这在中国引发了社会公平的讨论。
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不高,不少人对于网上订票并不熟悉,更不用说知道有所谓的抢票软件了。过往春运以排队的方式购票,农民工拼体力、拼耐性也许还能买到票,但在“拼技术”、“拼水平”的当下,农民工购票的成功率被缩减,而他们偏偏又是中国春运最大规模的铁路旅客构成体。
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研究交通基建的郑天祥教授受访时指出,高铁票价过高,农民工乘坐可能会花掉大半个月的工资,因此大多舍不得搭乘,高铁的竞争力也因此相应减弱,中国政府应该改变制度来降低高铁票价。
不过,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之下,舂运这一道年度难题,并非修建更多高铁便可解决。春运压力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区域发展差异、就业市场不均衡的问题。
【香港《南华早报》】题:拥挤的春运开始了(记者陈冰琳)
作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年度迁移潮,春运于昨天拉开序幕,第一波返乡客流涌向了各地的主要交通枢纽。
在类似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里,火车站外面形成了排队进站的长龙。广场上支起了一些大棚,成为新妈妈们休息和喂奶的场所。连续多日吃住在广场上的人们可以领到免费的热水和热粥。
巨大的北京西站的周边交通因为汹涌的客流陷入了停顿。在上海,有农民工已经在火车站附近冰冷潮湿的过街通道里待了好几个晚上,就为了等待购买火车票。
虽然近年来铁路部门占据了基础设施投入的最大份额,开通了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铁路线路,比如北京与广州间世界最长的高铁线路,但过去一年来铁路网的整体运力增长有限。对一些农民工来说,今年买火车票的难度很可能比往年还要大。
最大一股客流将出现在公路上。交通运输部表示,客运车辆的输送量将达到31亿人次,比去年增加9%。有交通运输部专家表示,影响中国许多地区的雾霾天气很可能给公路出行增添新的不确定因素。
【台湾《联合报》】为能成功返家,今年大陆各大网站也推出购票攻略、指点迷津。以火车票为例,就有买不到直达车票、建议改绕道转车的“曲线回家法”;先买短程票再上车后补买远程票的“舍远求近法”,还有发车日前一天上网等候退票的“买回笼票法”等。
买到返乡车票后,如何度过人多拥挤、连上厕所都成问题的“?途”,也是大陆民众关心的话题。于是,不少“春运神器”在网上悄然走红,包括:成人纸尿裤、鸵鸟枕头、“硬座宝”、迷你麻将等,大陆网友戏称这些“春运神器”是春运返乡必需要品,让“人在?途”不再上演。
- 标签: